Tuesday, January 20, 2015

破解台海前途歷史必然的迷思

台灣與中國的統一絕非必然。事實上,它已經不再是選項

數十年來,學者和政治人物都費盡心思要為台海兩岸的死結尋求解套方式。至今提出過的一切解決方案,其核心都必定涉及「一個中國」的概念,無論用詞上作何表述。中國的智庫學者,以及台灣的藍、綠兩陣營,在這一點上挖空心思創造出各種詞彙:「一國兩憲」、「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大一中」、「憲法一中」、「一國兩制」,諸如此類。他們期望運用這樣的發明創造避免台灣海峽再起戰端。但所有這些提案最大的問題,不只在於「統一是歷史必然」這一基本預設本身就漏洞百出,更在於這種基本預設完全是中國傳聲筒一手炮製出來,既限縮台灣選擇餘地,更把台灣和中國捆綁在一起的迷思。

目前,隨著民主進步黨2016年重回執政的前景看好,部分知識人開始主張民進黨凍結「台獨黨綱」對於台海兩岸的和平穩定至關重要,還有一些人最近更認為,民進黨也必須一併廢除1999年5月8日通過,用以取代台獨黨綱的「台灣前途決議文」。

前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委童振源是綠營內部提出這種主張的論者之一。一如先前其他類似的論調,北京當局看來非常樂意大力宣揚這些論者的觀點。

在政治大學任教的童振源認為,民進黨不只應該廢棄「台灣前途決議文」,更要提出一個全新的兩岸交流平台,明文規定民進黨願意接受和中國統一,但必須以中國實現民主化為前提。我們姑且稱它為「兩岸民主統一論」。童振源也警告我們,要是做不到這點,兩岸關係就很有可能急速惡化。

「以『民主』這個字修飾「統一」一詞,完全符合台灣的根本價值與利益,並且讓中國繼續對統一抱有期望。」童振源在《台北時報》近日刊出的對頁評論中寫道。他接著說:

「此外,這也能夠讓統一成為開展中國民主化的積極力量。台灣可以宣佈自己只和人民普選產生的中國政府討論和平民主統一問題,唯有在北京實行民主之後,它和台北才能開會談判和平民主統一事宜,商討統一的具體內容及進行方式。」

童振源的提議有不少缺陷。如果這個提案確實是受到極力促統的《旺報》早先刊登的一篇社論啓發,這甚至還不成問題。更嚴重的是,他的說法和先前許多人如出一轍,把台灣當成了達成特定目的的手段,是通往中國民主化的途徑。他想讓我們相信,一旦這個結果實現(但我不得不說,這個成果十分渺茫,畢竟中國有太多機會向世界其他民主國家汲取民主經驗,卻從來不曾向民主前進一步),台灣自我犧牲,回歸「統一中國」的時候也就到了。倘若認同與國族情感是決定政治體制性質的唯一因素,那我們應當期望比利時人心甘情願地成為法國的一部份,但這再荒唐也不過了。

童振源和他的先進們掉進了同一個陷阱:他也認為統一是歷史必然,只是政治糾紛作梗,一旦爭議獲得解決,統一也就毫無阻礙。他甚至玩起了以「民主」替換「統一」的文字遊戲,但這種手法豈能騙過北京當局?換得的終歸還是同一個結果。

他的論證更要命的缺陷,則是徹底無視台灣人民的意志與期望,彷彿民主化的中國就會不可思議地自動放棄主宰台灣人命運的渴望。回歸統一的中國之後,台灣2300萬人口也就從自己國家裡的多數,成為全中國之下的少數,在全中國14億人口裡面差不多只佔了六十分之一。要假定只佔這麼少數的台灣人還能在統一的中國之下,確保一百多年來不受中國統治的經驗所產生的需求能繼續得到照顧,需要比孤注一擲更強大的信念。實際上,我們甚至可以斷言,民主化的中國比起不民主的中國更不可能照顧台灣人的需求,因為可想而知,實行專制的北京當局提供台灣破格待遇,並且強要中國人民接受是更輕而易舉的。

最後,童振源等人提出的這一類構想,最大的致命傷是根本缺乏可行性。民進黨決不可能向選民提出這種構想而不喪失民意基礎的。問題其實更加嚴峻:「一個中國」對台灣人就是行不通,如此而已。無論是以民主還是其他方式,台灣人對於和中國統一的支持度充其量只有百分之十,剩下的要不就支持獨立,要不就維持「現狀」,而維持現狀本身就是獨立的委婉表述,就算只是事實上的獨立。

長久以來的認同趨勢,加上過去一年發生的諸多事態,包括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以及11月29日九合一選舉結果,都指出了台灣國族主義即使受到中國及世界各國的壓力,仍然持續鞏固強化,而在我看來,這一演變是不可阻擋的。木已成舟、覆水難收,除非中國出兵攻佔,否則台灣會繼續作為一個獨特的政治實體而存在。

那麼,為何至今提出過的幾乎每一套替代模式,始終堅持要以中國統一的必然性為前提?我以為主因還是中國方面的宣傳,宣傳的對象倒不是台灣人民,而是國際社會。毫無疑問,中國共產黨想要製造出不可避免的必然感受,好瓦解台灣人的意志。北京當局對台北市長柯文哲明確示意,只有表態支持九二共識才允許他訪問中國,似乎足以證實這個結論,觀點和童振源相同的淡江大學教授王崑義推斷,這個條件很可能一體適用於其他有意造訪中國的民進黨籍縣市首長。中國是在警告:認同「一個中國」,否則你治理的城市就會被排除,得不到和中國往來的利益。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這樣的策略看來是失敗的。自我認同、以及統一對獨立支持度的各項關鍵指標都足以證明這個失敗。相形之下,中國的宣傳策略則力圖在國際上孤立台灣,將台灣的選擇限縮到只能戰爭與和平二選一。中共運用「中國統一是歷史必然」的概念,堅持複誦「『台灣問題』不過是一家屋簷下兩兄弟內部鬥爭的延續,而非兩個不同國家深刻歧異與衝突」這樣的謊言。這對於衝突的化解產生了嚴重影響,因為處理這兩種狀況所需的介入調停機制明顯不同。持續錯誤呈現衝突本質的結果(必然性概念強化了台海問題是「國內衝突」而非「國與國衝突」的認知),也就確定了我們要繼續運用錯誤的工具解決問題。

於是我們面臨一個抉擇:要不就改變早已過時的處理台海危機範式,要不就繼續無視台海兩岸衝突的本質,將無效的解決方案強加於台灣人,從而製造出更大的後患。台灣與中國的統一絕非必然,事實上,它已經不再是選項。

中譯 : William Tsai
Original article: http://thinking-taiwan.com/debunking-the-myth-of-inevitability/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